——市委五届四次全体(扩大)会议分组讨论情况综述
市委书记回学勇在市委五届四次全体(扩大)会议上所作的工作报告,在与会人员中引起热烈反响。大家一致认为,报告通篇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时代精神,总结成绩客观实际,形势分析透彻深刻,发展措施切实有力,目标前景催人奋进,为黄骅的大发展、快发展指明了方向。
报告振奋人心,目标催人奋进
回书记在《报告》中旗帜鲜明地提出了“建设现代化滨海中心城市,打造全省经济增长极和隆起带”的总体目标,为黄骅今后一段时期的发展明确了定位,找准了方向,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现代化滨海新城已然呈现在了大家面前,与会人员对今后的发展充满了信心。市长边老刚指出,黄骅有了港才有了发展先机和优势。因为有了港口,才有了产业,才成为一座重要城市。综合大港是最核心的发展要素,随着综合大港的加快建设、渤海新区的资源整合,黄骅大发展、快发展的黄金发展期已经来临。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许方林提出,省委、省政府从建设沿海经济强省的高度,把原渤海新区和黄骅进行资源整合,赋予了黄骅加快发展的大好机遇,黄骅又一次站在发展潮头,各级必须不辱使命、不负重托,切实担负起打造全省经济增长极和隆起带的历史重任,开创黄骅更加美好的未来。市政协主席刘彦红提出,报告总结成绩客观真实,分析问题不回避矛盾,部署战略举措科学合理,是一篇充满智慧的好报告,只要各级认真抓好落实,黄骅的未来大有希望。市委副书记王元波指出,省委、省政府分析河北发展慢的原因之一是被京津分割,长期以来缺少能够拉动全省经济的中心城市,所以河北下决心抓曹妃甸新区和沧州渤海新区这两个龙头。今天的黄骅已经不仅仅是黄骅的黄骅、沧州的黄骅,而是河北的黄骅、乃至全国的黄骅,黄骅已经被历史推到了发展最前沿,新一轮的发展高潮即将来临。李德忠、刘浩强、马玉臣、于洪俊、荣会昌、刘宝玉等同志认为,回书记的报告目标明确、思路清晰、鼓舞人心,听后为之一振,让大家看到了希望,燃烧起了激情。这个报告回答了黄骅与渤海新区整合后,“朝什么方向发展、如何发展、靠谁发展”的问题,涉及发展临港产业、壮大临港经济等一系列重大问题,展示出市委站在新起点、抓住新机遇、谋求新跨越的强烈责任感、使命感和超人气魄。
使命光荣艰巨,责任重于泰山
与会人员普遍认为,报告对未来十二年的工作方略、目标定位谋划深远、科学可行。特别是回书记提出的“四化战略”、“六大措施”更是抓到了黄骅今后一个时期发展的“牛鼻子”。与会人员普遍感到抓落实的责任重大、使命光荣。市委常委杨金城、董文昌、黄瑞强、吕佳明、崔炳甫、张建华提出,实现报告描绘的美好蓝图,关键是做大经济总量,增强城市综合实力。坚定工业强市不动摇,大张旗鼓地上项目,坚持大中小项目一起上、内外资项目一起抓,既要铺天盖地,又要顶天立地,培育特色主导产业,着力壮大工业经济。如果没有项目、没有产业、没有人口的聚集,既使综合大港建成了,港口对黄骅的拉动也会有限。要认真研究如何上项目,上什么样的项目,对项目和产业如何进行合理布局,来了项目如何帮助跑办落地,如何尽快达产达效。开发区副主任、交通局局长于金义提出,围绕全会报告,下一步要打好“三大战役”:一是打好服务城市战役,重点抓好“四纵两横”路网建设,搭建新城框架。二是打好服务新农村战役,推进农村公路畅通工程方。三是打好壮大物流产业战役,组建物流协会,促进产业发展。农业局局长赵恩亭提出,今年重点抓好五方面工作:一是跑部进厅争取各类项目13个,引进无偿资金2000万元。二是扶持壮大设施蔬菜、苦咸水食用菌等特色产业。三是加快建设农业产业龙头。四是搞好农业培训。五是办好沼气、引进良种等农民最关心、与农民利益最相关的9件实事,让农民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。官庄乡党委书记、乡长胡福岗提出,围绕建设“中国特色农产品产业基地”,要着力推进农业在该乡三次产业中率先突破,以设施蔬菜为突破口,按照规模化生产、标准化管理、品牌化经营、社会化服务的路子,大力发展设施蔬菜、畜牧养殖、特形水果等农业项目,努力把官庄建设成为现代化滨海中心城市的菜篮子、肉案子、果盘子、面袋子、花园子。张鸿升、岳桂喜、张润强、白义海、王学农、刘志强、赵云河等同志认为,项目是经济发展的载体,落实会议精神,关键要钻研、用好省市政策,狠抓各类项目的落地建设,特别是突出工业和城建项目,要摆上重要位置。与会人员耿兆良、王佑峰、王志龙、朱传德、孙树敏、韩金坡、张芝林、张杰新、刘红梅、周延东、齐金华等认为:必须认识到,不论是搞改革、促发展还是保稳定,都必须以群众利益为重,要善于从具体问题抓起,深入把握经济社会的发展态势,细致入微地体察民情,使决策得民心、顺民意、有实效。工行行长郑进县、中行行长孙占宗等银行系统负责人纷纷表示,各银行将进一步解放思想,强化“大新区、大黄骅、大金融”理念,充分利用好信贷政策,大力支持黄骅建设。
关注作风建设,热议解放思想
贾恩芳、商玉龙、李树鸿、曹传勇、张立忠、李殿玉、张长铎、张世杰、单继泽、贾全等领导同志指出,报告给黄骅描绘了美好蓝图,关键在落实。黄骅人应该清醒、警醒、觉醒,应该有危机感、责任感和使命感,割除易于满足、夜郎自大、作风浮躁的痼疾,通过“打造增长极、黄骅怎么干”大讨论,继续解放思想,更新观念,保持与时俱进。黄骅人要首先从自身找原因,先把自己的事干好,不要怨天尤人、强调客观。相信黄骅人一定会争气,黄骅的发展不可阻挡。马兴峰、贾兆智等来自纪检监察系统同志认为,实现干部队伍作风的根本转变,只要下决心、用重招,一手抓用人,让凭实绩、凭能力、凭民意用干部的大旗,迎着黄骅大投入、大建设、大发展、大跨越的东风高高飘扬;一手抓管人,让党的组织制度真正发挥“试金石”和“磨刀石”的作用,就一定能锻造一支堪当重任的干部队伍。市委组织常务副部长左德生表示,报告对锻造一支奋发有为、堪当重任的干部队伍,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做出了明确表态。市委组织部也正在研究完善干部考核、监督机制,探索实行末位淘汰制,凭工作论英雄。市人大办主任贺连岭、市计生局局长商铎华认为,要正视当前金融危机带来的短期性困难,增强信心,主动应对,抓住目前“享天时、占地利、得人和”的有利时机,以求真务实、真抓实干的作风引导广大干群心往一处想,劲往一处使,凝心聚力,干事创业,推动全市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实现新的跨越,早日把渤海新区及黄骅建成拉动冀中南发展的增长极。李国超、王俊元、张洪君等同志围绕作风转变的标准进行了发言。他们提出,加快发展和改善民生是体现干部价值和能力的主战场,也是衡量作风转变最重要的两把尺子,必须紧紧抓在手上,不能有丝毫的放松。他们认为,现在黄骅最需要这样时刻对家乡、对群众有深厚感情的干部,也只有这样的干部才能称得上的是堪当重任,才能够做到奋发有为。
讨论畅所欲言,纷纷建言献策
讨论期间,与会人员还积极开动脑筋、畅所欲言,为黄骅今后一个阶段的发展献计献策。意见和建议概括起来共有十四条,分别是:(1)优化发展环境,重点要解决“吃拿卡要”、“乱收费”等问题,一些企业对个别部门、个别执法人员的行为有意见。(2)目前我市缺乏大型陵园,要解决好项目建设、城市建设中的坟墓搬迁问题。(3)建议在村两委换届后,大规模培训村支书、村主任。(4)建议在大黄骅区域统筹项目摆放,但要理顺税收等相应体制。(5)建议部分村委会换届期间,可由公安介入维持秩序。
(6)建议把解放思想、统一思想方在首位,把“打造增长极,黄骅怎么干”大讨论活动与部门实际结合起来。(7)建议加大宣传力度,提高宣传质量,打响“大黄骅”的品牌。(8)对报告中提出的“不能简单地以年龄为界限定去留”拍手叫好,建议尽快出台对干部监督、考考、管理的新机制。(9)建议财政资金投向民生的部分要向教育、卫生、饮水等领域倾斜。(10)建议按照新区总体规划,抓紧制定各专业规划。(11)建议渤海新区和黄骅市区内部把招商引资政策统一起来。(12)建议围绕贯彻落实《报告》,建立落实机制。(13)建议面向全国招聘人才。(14)建议多抓一些提高市民素质方面的典型,提升城市的文明程度。
撰稿:王 宁
报:市委常委,市人大、市政府、市政协、市纪委领导同志
发:各乡镇党委书记、市直部门主要负责同志
(共印120份)